面對兒童,成人們笑他們“傻”,
稱他們的生活為“兒戲”,
常常罵他們“淘氣”,
禁止他們“吵鬧”。
豐子愷卻說:這是成人的主觀主義看法,是不理解兒童心理的人的粗暴態(tài)度。我能熱愛他們,親近他們,因此能深深地理解他們的心理,而確信他們這種行為是出于真誠的,值得注意的。


豐子愷 (1898.11-1975.9)
浙江省嘉興市桐鄉(xiāng)市石門鎮(zhèn)人。原名豐潤,又名仁、仍,號子覬,后改為子愷,筆名TK,中國現(xiàn)代受人敬仰的漫畫家、散文家、翻譯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半個多世紀(jì)里,他的人生幾經(jīng)沉浮、幾度滄桑, 他見慣了人性的邪,目睹了世道的惡, 但這一切都沒能阻擋他的眼神,處處是真、是善、是美。

1914年,
豐子愷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xué)校。
在這所學(xué)校里,
豐子愷結(jié)識了對他的一生
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兩位老師
——李叔同和夏丏尊。

前者不僅給予他音樂和美術(shù)上的啟蒙,
也在為人處世上為他作了榜樣;
而后者所提倡使用生動活潑的白話文、
如實地表現(xiàn)自己真實的感受的主張,
則始終被他奉為圭臬,
成為他以后散文創(chuàng)作中的
最可親可愛的特點。

在這兩位與他情誼深厚的老師那里,
豐子愷找到了伴隨他一生的三樣?xùn)|西
——文學(xué)、繪畫和音樂

豐子愷風(fēng)格獨特的漫畫作品影響很大,
深受人們的喜愛。
他的作品內(nèi)涵深刻,耐人尋味。
他有著國畫的深厚根基,寥寥幾筆,
就勾勒出生動的圖像。

豐子愷作品流傳極廣,
失散也很多,
就是結(jié)集出版的五十余種
畫冊也大多絕跡于市場,
給讀者帶來極大遺憾。

豐子愷的許多漫畫,
都是以兒童作為題材的,
例如《阿寶赤膊》、
《你給我削瓜,我給你打扇》、
《會議》和《我的兒子》。

他的許多漫畫作品以他的子女作描繪的對象,
比如《瞻瞻的車》畫的是他的長子,
《阿寶赤膊》描的是他的長女,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豐子愷自然也知道真正愛孩子
是要讓他們受教育,
所以,他對孩子的讀書學(xué)習(xí)極其重視。

豐子愷:
兒童富有感情,卻缺乏理智;
兒童富有欲望,而不能抑制。
因此兒童世界非常廣大自由,
在這里可以隨心所欲地
提出一切愿望和要求。

房子的屋頂可以要求拆去,以便看飛機(jī);
眠床里可以要求生花草,
飛蝴蝶,以便游玩;
凳子的腳可以給穿鞋子;
房間里筑鐵路和火車站;
親兄妹可以做新官人和新娘子;
天上的月亮可以要它下來……

我常常抱孩子,
喂孩子吃食,
替孩子包尿布,
唱小曲逗孩子睡覺,
描圖畫引孩子笑樂。

有時和孩子們一起用積木搭汽車,
或者坐在小凳上“乘火車”。
我非常親近他們,
常常和他人公共同生活。
這“親近”也是這些畫材所由來。

由于“熱愛”和“親近”,
我深深地體會了孩子們的心理,
發(fā)現(xiàn)了一個和成人世界
完全不同的兒童世界。

讀豐子愷先生的兒童漫畫,
讓我們這些所謂的成人都覺得慚愧。
什么時候,我們這個世界,
能少一些欺詐,多一些執(zhí)著,
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本文由網(wǎng)上采集發(fā)布,不代表我們立場,轉(zhuǎn)載聯(lián)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m.zmlzfb.cn/shbk/49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