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熱議的動畫片《白蛇:緣起》的片頭,如果你留心觀察的話,會發(fā)現LOGO出現時,時代華納的名字被改成了華納傳媒。
哈利波特、DC漫畫、HBO電視網、TNT的NBA直播,不管你是否了解這家公司,但是生活中一定都或多或少的接觸過這家公司的產品。
從曾經世界上最大的媒介集團到如今被美國第二大運營商AT&T收購,時代華納有著一段怎樣的曲折歷史?觸摸品質,發(fā)現未來,請立即觀看十萬個品牌故事之《時代華納的分合史》。

北京時間2018年6月,美國第二大電信運營商AT&T斥資854億美元并購時代華納,在這筆交易完成之前,其實兩家公司的日子都過得不算如意。
先說AT&T吧,雖然貴為美國第二大運營商,但是自從嘗試收購美國第三大電信運營商T-mobile被反壟斷部門叫停后,AT&T超越行業(yè)第一Verizon的計劃宣布告破,在這個電信運營商的地位被不斷弱化的年代,不甘人后的AT&T開始被迫尋求在其它行業(yè)的突破。
隨著技術的升級換代,傳統的有線電視服務正在被年輕人拋棄,用戶們更熱衷在網絡上觀看視頻節(jié)目,因此,Verzion和AT&T都默契的把投資目光放在了內容生產領域。

而縱觀當時的媒體巨頭,迪士尼買不起,剩下有潛力的,似乎只有時代華納。
但是在最近幾年,時代華納過得也不好,自從2000年的世紀并購之后,如今的時代華納已不再是那個傳統印象里的傳媒巨無霸,而是擁有多個工作室的精品內容提供商。
比如HBO、華納兄弟娛樂公司、體育畫報、時代雜志和坐擁TBS與CNN的特納廣播電視網,要知道,這其中的哪一個,在內容輸出領域都是絕對的大佬,比如TBS和CNN,他們是全美片源最豐富和受眾最多的電視頻道。

也就是看中了時代華納手里的資源,AT&T不惜溢價收購,也要和Verzion一較高下。
值得一提的是,Verzion收購的美國在線,就是在2000年與時代華納完成合并的那家公司。

而如果要追根溯源介紹時代華納的話,你會發(fā)現它的過去,就是一部徹頭徹尾的分合史。
時代:天才、創(chuàng)造、背叛和懺悔
1929年1月,30歲的布里頓哈登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他剛剛賺到了人生第一個一百萬美元,給整個新聞出版界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對哈登本人來說,一切都要結束了。

彌留之際,除了母親之外,另一個經常來病房探望他的,是一個瘦高的黃頭發(fā)男人亨利盧斯。
在那個爵士和現代文學開始興起的年代,他們用《時代》周刊,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美國人認識世界和思考問題的方式。

不過盧斯來醫(yī)院探望哈登并非出于對他病情的關心,而是他一直在籌劃出版公司的另一個重量級產品——《財富》雜志,堅持認為商業(yè)世界索然無味且缺乏道德的哈登對此不以為然,在兩人一次又一次的爭吵中,哈登離世,并在遺囑中禁止自己的家人在此后的40年內將公司股份賣給盧斯。
然而一年后,盧斯還是在與哈登家人商討后收購了時代公司的股票,成為當時最有權勢的傳媒大亨。

從創(chuàng)業(yè)伙伴到一刀兩斷,一切都要從那場大爆炸開始說起。
01
1898年2月15日,哈瓦那狂歡節(jié)的余溫還未冷卻,爆炸燃起的大火就照亮了港口的半個夜空,本來為了拍攝狂歡節(jié)盛況的美國記者們從英格拉特拉酒店蜂擁而出。
那天的新聞標題這樣寫道:軍艦緬因號爆炸,向西班牙宣戰(zhàn)!因為當時的古巴是西班牙人的殖民地,一時間,260多名葬身海底的水手點燃了美國人對西班牙的一腔怒火,在利益和仇恨的加持下,美國對西班牙宣戰(zhàn),大獲全勝。

兩天后,美國布魯克林富人區(qū)的一戶家庭迎來新生兒,父親為他取名為布里頓哈登。
家庭條件優(yōu)越,有兩個兄弟姐妹,1908年,哈登進入已去世的父親曾念過的高中,對新聞工作展現出濃厚的興趣。
他認為,報紙上的新聞太多了,人們不可能一網打盡。
1913年,哈登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第一份出版物《每日格朗克》,內容是學校里的各種流言蜚語。
然而這種小打小鬧并非哈登的心之所向,在求學期間,他一直都憧憬著,自己有朝一日能夠創(chuàng)建一本上的了臺面的雜志。

遠在大洋彼岸的另一端,時代公司的另一位創(chuàng)始人亨利盧斯在中國登州出生,他的父母在戰(zhàn)火中相識。
盧斯出生的時候,義和拳運動興起,排外情緒嚴重。
他的牧師父親拉著他一路躲躲藏藏,最終憑借傳道士的經歷將盧斯送去了美國霍奇基斯大學,在那里等著他的,就是剛剛通過霍奇基斯入學考試的布里頓哈登。
02
在學校里,哈登是出盡風頭的富家子弟,而盧斯則被嘲笑為“中國佬”,他們一個愛好交際,一個沉默寡言,一個活潑機靈,一個保守理智。
相同的是,他們的成績都非常出色,都以大一新生的身份破格參與了學校的舞會和校報《霍奇基斯紀事》的編委會。
第一學年結束時,哈登成為校報主編,而盧斯愛好廣泛擅長寫作,因為在敵對的刊物《霍奇基斯文學月刊》上發(fā)表了幾篇小說散文,導致全體報社編輯都逼他退出社團。
后來,盧斯成為文學月刊的主編。
與哈登站在了對立面上。

亨利·盧斯
論寫作風格,哈登擅長隱喻、幽默的切入方式和對線索的跟蹤,在他的筆下,很多新聞生動的如同一個引人入勝的小故事,而盧斯身上的學者氣息更重一些,更喜歡通過新聞事件來分析人們內心的情感引發(fā)共鳴。
雖然二者所在的社團不同,寫作風格不同,但是憑借著對新聞事業(yè)的熱愛、共同以及多次接觸下來對對方能力的認可,1916年二人高中畢業(yè)時,已成為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們攜手進入耶魯大學,當時的新聞從業(yè)人員普遍被認為是愚鈍而腐敗的,而這兩人的愿望,就是改變這一切。
《耶魯大學日報》是美國資歷最老的大學日報,而且擁有盈利能力。
因此,每年《耶魯大學日報》的招新工作,都會以一種近似“謀殺”的苛刻要求去挑選接班人。

在長達五個月的審核后,哈登和盧斯如愿成為校報的主編與社長。
1918年,當時的校園里,參軍氛圍非常濃厚,哈登和盧斯曾想親自奔赴前線但都錯過了戰(zhàn)爭,于是在畢業(yè)時的最后一篇文章中,都表達了自己將在未來投身于新聞事業(yè)。
在耶魯校報所賺到的3500美元,則成為他們的初始創(chuàng)業(yè)資金。
畢業(yè)以后,盧斯乘船前往歐洲,哈登則在獲得過普利策獎的斯沃普手下找到了工作,他寫作功底深厚,能夠把貓被困在壁爐下這種小事都寫的生動有趣,很快得到了重用。

在一次聚會上,哈登提出要做出一本前所未有的雜志,它會在每周5更新,融合了一周內世界各地的精彩新聞。
他果斷辭職,找來了好友盧斯,而當時盧斯的情況并不好,他剛剛被芝加哥出版社炒魷魚,起因是報道失實,對記者來說,這是很致命的失誤。
領導在盧斯收拾東西離開時奉勸他遠離這個行業(yè)。
而此時哈登的到來給了盧斯信心和希望。
03
幾千美元的儲蓄和大量的尼古丁成為創(chuàng)業(yè)動力,哈登和盧斯認為,當下人們面臨的問題是新聞太多,娛樂性太強,人們需要一種新型刊物,它既有紐約時報的專業(yè)性,又能夠在全國范圍內印刷發(fā)行。
他們每周都瀏覽海量的新聞,然后把它們縮短為更簡單的報道和有趣的故事,并將這本雜志命名為《事實》。
后來,這個令人昏昏欲睡的名字遭到否定,在從親朋好友那里借來8萬多美元后,1923年3月,定位為新聞雜志的《時代》周刊正式出版,同年11月,時代公司成立。
哈登和盧斯擁有公司55.5%的股權,二人靠投硬幣輪流擔任編輯事務。

在羅伊拉森和摩根家族的投資下,時代公司利用廣播推銷自己的雜志,并以每周雜志中的內容為題,開始舉辦問答競賽。
我們后來所看到的各種智力問答節(jié)目,就出自當年哈登的靈光一現。
可以想象的是,這種現在依然還有很多人買賬的娛樂方式在當年會引發(fā)怎樣的轟動。
1925年年底,創(chuàng)刊第二年的《時代》雜志吸引了75000名付費用戶,公司也引來首度盈利,雖然只有區(qū)區(qū)六百多美元,但是在吊起美國讀著對新聞的胃口上,時代已經開始起步。

如果說風趣的哈登讓《時代》雜志的報道風格風靡全美,他的貢獻更多的表現在內容上,那么盧斯則更加重視商業(yè)事物,他認為哈登很有才華,但也太過理想化,缺乏對金錢的理解。
當它肆無忌憚地在雜志上抨擊公眾人物時,往往都是盧斯在幫他處理后續(xù)的麻煩。
當《時代》的訂閱量達到十萬份時,盧斯提醒哈登,待在紐約對公司來說成本太高,他們應該去中部開拓事業(yè),在因工作過度勞累而需要休息的哈登前往歐洲旅游時,盧斯在沒有通知董事會的情況下,成立了俄亥俄時代公司,對哈登來說,一直以來沉默寡言的盧斯,給了他沉重的一擊。

最終,時代公司大部分員工離職,剩下的人前往克利夫蘭。
從大城市搬到小鎮(zhèn),除了人才流失以外,哈登擔心這會讓《時代》失去對新聞的敏銳嗅覺。
04
1926年1月,盡管雙方心中存在隔閡,但是哈登和盧斯都開始致力于將《時代》打造成眾多中西部讀者的首要消息來源,雖然這次搬遷給公司帶來不小的風波,但是正如盧斯所預期的那樣,運營成本的減少,郵寄時間的縮短,都讓《時代》雜志的訂閱量持續(xù)上漲,雖然這一年它們因為搬家導致公司虧損,但前景光明。
出于歉意,盧斯在這段時間內幾乎承擔了所有的工作,成為《時代》雜志的門面,而哈登則越來越消沉。
他出生于大戶人家,如今屈身于落后的克利夫蘭,心里的落差和越來越糟糕的身體讓他經常情緒失控。

隨著《時代》成為美國的全民雜志以及越來越多廣告客戶的不請自來,哈登與盧斯在辦刊方針上的沖突愈發(fā)頻繁。
在一次久違的交談后,哈登終于同意將編輯工作交給盧斯,自己則前往紐約散心。
1926年3月,因為《時代》雜志的風靡以及自己在近年來公開場合的露面,盧斯得到了母校耶魯大學的榮譽碩士學位,而沉寂已久作風越來越風流的哈登,則被晾在了一邊。
連哈登的朋友都在疑惑耶魯怎么會犯這種錯誤的時候,盧斯前往耶魯領獎,他接受了母校的贊譽,但同時,也徹底失去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友誼。

1927年,眼看著《時代》雜志越來越好,盧斯給自己放了6個星期的假,去歐洲旅行。
然而令他沒有想到的是,等他回國時,公司已經因為哈登以開設新欄目為由又重新搬回了紐約。
西55大街25號,一派繁榮景象下,四個金色字幕Time就這樣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和當初倉皇從紐約撤退不同,如今的《時代》已經成為一家全國性雜志。
暗地里,哈登和盧斯開始偷偷收購小股東們的股權,但是很顯然,誰都不愿意放棄自己手中的“巨額支票”。

1927年年底,時代公司的廣告收入達到41萬美元,哈登和盧斯正籌劃新的業(yè)績增長點,它就是年度人物。
截至1928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束,《時代》雜志的發(fā)行量已經來到22萬,更大的雜志尺寸,更多的廣告,更豐富的內容。
就是在這樣一種奇妙的合作關系下,盧斯提出出版《財富》雜志的想法,而一直以來就對商業(yè)戰(zhàn)爭嗤之以鼻的哈登則直言,如果你真的想這么做,就從我的尸體上踏過去吧。

后來的故事就是我們在開頭提到的,1929年2月27日,30歲的哈登因病逝世,盧斯為了公司的未來,通過特殊手段違背了哈登的遺囑,一手接管了時代公司。
并且,他在各大報紙上發(fā)表文章,抹去了哈登是公司創(chuàng)始人和第一主編的過往,至此,時代公司迎來盧斯大權獨攬的時代,而他于1930年和1936年分別推出的《財富》和《生活》雜志,也大獲成功。
20世紀50年代時,盧斯成為行業(yè)內的絕對大佬,連總統都禮讓他三分。
在過去的二十年里,他很少提及哈登,盡管外界對二人的往事眾說紛紜。
但直到1963年《時代》雜志創(chuàng)刊40周年,盧斯才等來了最好的補救機會。
05
5月5日的晚宴上,不管是白宮政要,還是富商演員,甚至總統的賀電,各界名流全都紛至沓來。
盧斯舉起酒杯,對那些在《時代》雜志瀕臨破產時伸出過援手的朋友們一一表達感謝。
晚會過后,舊友丹溫特提起哈登,他認為這是一個把所有對哈登的虧欠都償還給他的好機會。
盧斯的回答很簡潔,他說哈登永遠都活在他的記憶中,不管在任何場合,他都應該以《時代》雜志創(chuàng)始人的身份被提起。
后來在一次電視采訪中,盧斯再次提到創(chuàng)建時代的榮譽應該屬于哈登,他是最好的合作伙伴,定下了《時代》雜志的風格。

華納兄弟
你現在聽到的這首歌,來自歌手康妮多佛Connie Dover,歌名為,我要到西部去,如果把這句話放在19世紀的美國,它還有另一個意思,那就是我要去追夢。
對于當時的移民來說,美國蠻荒但是充滿機會的西部,是他們最后的希望。
而今天我們故事的主角本杰明,就是從沙俄統治下逃到這里的波蘭鞋匠。
在美國安頓下來后,他將家族的姓氏改為華納Warner。

華納的四個兒子分別是哈利、阿爾伯特、山姆和杰克,其中,大哥哈利早年間一直和父親經營雜貨店,而阿爾伯特和山姆則對電影異常著迷。
1903年,最小的杰克也投資150美元,兄弟三人買了一臺二手放映機,開始走街串巷放電影。
后來,大哥哈利賣掉了自己的自行車也加入其中,華納兄弟正式邁入電影行業(yè)。

1904年四兄弟在賓夕法尼亞州的紐卡斯爾建立了一家名為瀑布的五美分電影院,盡管場地簡陋,但因為票價低廉,電影短,放映次數多,兄弟四人的收入也足夠他們養(yǎng)家糊口。
幾年時間,兄弟四人從電影院到電影發(fā)行公司,把業(yè)務擴展到了四個州。
但是愛迪生的電影專利公司在此刻半道殺出,壟斷了大部分電影院線,逼得很多小公司破產。
華納兄弟自知不是對手,于是果斷賣掉了自己的公司,開始嘗試自己拍電影。

1918年,他們獨立制作了第一部電影《我在德國的四年》,成本5萬,票房150萬美元。
在拿到這筆錢后,他們在好萊塢的日落大道5842號安營扎寨,華納兄弟西海岸制片廠拔地而起。
1923年,公司改名為華納兄弟影業(yè)公司,傳奇就此誕生。
起初,公司的幾部影片都試水失敗,再加上率先成立的米高梅、派拉蒙已經手握大量資源,華納兄弟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走的并不順利。
此時,一條狗的出現,給華納公司帶來了好運,它就是德國牧羊犬鈴叮叮。

在電影界有一個常識,那就是小孩與動物是最能搶戲的。
1922年,華納兄弟拍攝西部片《來自地獄河的人》,鈴叮叮飾演一只狼,得到了觀眾的喜愛。
次年,也就是華納兄弟影業(yè)公司正式成立的那一年,鈴叮叮在主演了電影《極北之地》后,這只德牧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電影明星。
也就是這部電影,將當時處在破產邊緣的華納拉了回來。
于是,鈴叮叮成為華納正式簽約的第一位演員,片酬堪比好萊塢其它明星。

1927年,在山姆的堅持下,華納兄弟制作的第一步有聲電影《爵士歌手》橫空出世,正式宣告了默片時代的結束。
因為此前的連續(xù)工作,將兄弟們帶向電影行業(yè)的山姆華納在電影首映的前一天因突發(fā)腦溢血去世,人們對他的評價,是電影工業(yè)的先驅者。
次年,完全有聲電影《紐約之光》上映票房達到驚人的500萬美元,讓米高梅、派拉蒙、??怂沟裙炯娂娂尤胗新曤娪暗闹谱髦?。

1930年時,市場上的默片電影只有5%不到,很多演員事業(yè),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的哥哥,就是因為丟掉了默片講解員的工作后自殺的。
進入20世紀30年代后,因為有聲電影的技術愈發(fā)成熟,歌舞片成為潮流。
和當時大蕭條的背景相比,一切顯得無比華麗但又極其虛幻。
整個美國大蕭條期間,派拉蒙倒閉,環(huán)球被迫出售,??怂构偎纠p身,而華納也是麻煩不斷。

1932年時公司虧損1400萬美元。
巨頭里唯一混的不錯的,就是米高梅了。
畢竟這是一家曾經敢對媒體聲稱,自己公司旗下的明星比天上的星星還要多的公司。
要想走出泥潭,華納只能在歌舞片以外另尋出路。

現代黑幫電影的締造者,也就此誕生。
1930年,華納就已經拍攝了第一部現代黑幫電影《地獄之門》,1931年,《小凱撒》上映,男主角愛德華羅賓遜被評選為美國最偉大的25位男演員之一。
同年,馬丁斯科塞斯最喜歡的電影《國民公敵》上映,片中的一些暴力鏡頭,成為當時媒體關注的焦點。
此后,華納在黑幫電影的拍攝上一發(fā)不可收拾,《打手》、《一世之雄》、《私梟血》都成為影史經典。

就在1935年胡佛牽頭成立FBI的同年,華納很知趣的拍攝了一部名為《執(zhí)法鐵漢》的電影,還把胡佛邀請到首映現場。
這也是為什么華納此后的電影拍攝過程中經??梢哉埖紽BI調查員現場指導,力求畫面真實可信。
1959年的時候,華納還為FBI拍攝了一部同名電影,主演由胡佛親自挑選,幾乎成為FBI的編年史。
在黑幫電影盛行的年代,華納成為盈利最多的公司,但是因為畫面過于暴力,題材不適合青少年觀看,美國政府也出臺了相關政策來限制這些電影廠商。
1966年,這本名為《電影制作守則》的規(guī)定被電影分級制度所替代。
一邊賺錢一邊遭到批評的華納,開始在20世紀30年代末期拍攝一些設計歷史題材的影片,比如《萬古流芳》和史上最偉大的傳記片之一《佐拉傳》,證明了除了黑幫電影,華納也有講好故事的能力。

山姆去世以后,杰克成為公司領導。
他事無巨細,對員工的態(tài)度十分強勢,不過在電影圈,這并不是什么新鮮事。
要知道,米高梅的老大路易斯梅耶就曾對著演員大喊,我可以造就你,但也可以毀了你。
1937年,對于華納公司來說,他們簽下了一位日后絕對不敢招惹的演員——他就是美國第40任總統里根。
在受到推薦為華納拍攝電影《愛在空中飄蕩》(love is on the air)后,里根成為華納的簽約演員。

在他29年的從影生涯里,一共出演了五十多部影片。
盡管當時陰差陽錯地錯過了可以讓他大火的《卡薩布蘭卡》和《浴血金沙》,但是在從政以后,他也成為20世紀美國人最敬愛的總統。
除此之外,里根也是美國唯一一位離過婚的總統,他在1952年時再婚,妻子是華納的死對頭米高梅旗下的簽約演員南希戴維斯。

也就是在里根再婚的50年代,因為“新媒體”電視節(jié)目的崛起以及美國政府對電影業(yè)的管控,很多公司開始走下坡路,而此時的美國,也迎來了屬于年輕人的叛逆時代。
除了被迫制作一些電視節(jié)目外,華納在這一時期也拍攝了很多精彩電影,比如《欲望號街車》、《伊甸園之東》和《無因的反抗》。
其中,《無因的反抗》在香港地區(qū)的譯名為《阿飛正傳》,沒錯,王家衛(wèi)在35年后所拍攝的同名電影,就是在向經典致敬。

當時,還有一位叫做羅伯特齊默爾曼的年輕人在看了四遍《無因的反抗》后,選擇外出闖蕩,后來他給自己改了名字,叫鮑勃迪倫。
到了50年代末期,好萊塢在電視業(yè)的沖擊下迎來票房低谷,華納兄弟在推出《窈窕淑女》這種經典作品的同時,兄弟間的內斗也日趨嚴重,最終以杰克的成功奪權宣告結束。
1967年,杰克把四兄弟一手建立的華納賣給加拿大七藝公司,更名為華納七藝。
同年,由華納七藝投資250萬美元拍攝的電影《雌雄大盜》票房大賣5000萬美元,這部離經叛道的電影也成為新舊好萊塢時代的分水嶺,讓電影界涌現出一大批個性十足的新銳導演,斯皮爾伯格、伍迪艾倫、弗朗西斯科波拉等人的出現,給死氣沉沉的好萊塢帶來無限活力。

1969年,華納兄弟收購DC漫畫,然后馬不停蹄的拍攝了一系列《超人》電影。
1980年,電影《閃靈》上映,在數之不盡的恐怖電影中,它成為了經典中的經典。
1989年,傳媒業(yè)巨頭時代公司斥資140億美元收購華納兄弟,合并為時代華納后,公司實力倍增,除了推出足以媲美《教父》系列的《好家伙》,《黑客帝國》三部曲等精彩影片外,這一時期的時代華納還收購了旗下擁有CNN、TNT特納廣播公司(TBS),一度成為世界最大的媒介集團。
不過在資本市場瘋狂運作的時代華納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2000年,在互聯網的沖擊下,當時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時代華納與美國在線合并,然后就遭遇了那年的互聯網經濟泡沫。
時代華納股價狂跌,直到2009年時終于贖回自由身。

21世紀以來,除了DC電影宇宙頻頻出現問題外,華納推出了《哈利波特》系列,《指環(huán)王》三部曲、《蝙蝠俠》三部曲、《霍比特人》三部曲、《暮光之城》系列和《禁閉島》等多部精彩影片。
2014年,時代華納被美國最大有限公司康卡斯特億450億美元收購,短短四年后,再次易主美國電報電話公司AT&T,改名為華納媒體集團。
而這筆高達854億美元的交易,也被稱為世紀收購。

美國傳統電信運營商AT&T為什么會想到收購時代華納,有兩方面的原因。
除了AT&T本身需要擴展自己的業(yè)務,成為內容提供商外,時代華納近年來的糟糕業(yè)績,也急需一個有錢有勢的大佬拯救。
整個2013-2016年,時代華納的凈利潤幾乎一直是零增長,直到2017年才稍有好轉。
大熒幕上,DC電影宇宙系列一直被漫威壓制,哈利波特版權到期,如果說《神奇女俠》一度讓華納看到希望,那么緊接著給予管理層重重一擊的,就是《正義聯盟》的徹底撲街。

電視劇領域,HBO雖然佳作不斷,但是網飛和亞馬遜的強勢崛起,都讓時代華納倍感壓力。
于是,一頓晚飯的功夫,雙方大佬情投意合,自2016年傳出并購消息,到2018年6月交易完成,一切終于塵埃落定。
如今的華納媒體集團,旗下除了大家所熟知的華納兄弟電影公司,還有HBO、和特納廣播兩大電視頻道。
2018年初的財報中,華納電影、HBO和TBS這三大支柱產業(yè)分別為華納媒體集團貢獻了32%、47%和16.8%的營收。
在AT&T入主時代華納后,后者是強勢追上迪士尼的步伐還是因為外行領導內行再次迷失,一切都交給時間來揭曉。
本文由網上采集發(fā)布,不代表我們立場,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m.zmlzfb.cn/shbk/49039.html